近年来,衡南县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等工作中发现的村组廉洁风险漏洞和监督薄弱环节,在村(居)纪检委员的选配以及指导督促其履职等方面作出一些有益探索。目前,该县445个村(居)已配齐纪检委员并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其中23个集体经济体量大、监督任务重、社会矛盾多的重点村(居)的纪检委员由县乡纪委派员担任,并明确工作职责、监督范围、履职方式,推动村组监督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助力降低村级信访举报量,以监督实效为乡村振兴赋能聚力。
一、“三个结合”把好人员“选配关”。一是村(居)组织推荐与县乡综合考察相结合。通过村级党组织民主推荐,推举出纪检委员候选人,并上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把关;乡镇(街道)党(工)委在综合考量推荐人选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现实表现、群众口碑等“硬指标”后,党(工)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适宜人选,并报县纪委监委备案,其中23个重点村(居)的纪检委员由县纪委监委进行考察确定。在综合考察环节先后淘汰5名推荐人选。二是优化年龄结构与提升学历水平相结合。坚持严格把关,将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业绩较好、年富力强定为纪检委员配备重要指标,在综合考量候选人员业务素养、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等因素后,统筹决定相关人选,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年轻化村(居)纪检委员队伍。目前,全县村(居)纪检委员平均年龄4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2%。三是岗前任职教育与完善考评机制相结合。由乡镇(街道)纪(工)委对每位纪检委员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并从岗位特点、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辅导。同时,乡镇(街道)纪(工)委持续完善考评激励机制,通过抽查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年终述职、民主测评等方式,考核村(居)纪检委员履职尽责情况,对履职积极、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及时予以调整,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二、“三重身份”提高工作“针对性”。一是当好村风民风“宣传员”。村(居)纪检委员向党员群众宣传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取得的成效,采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党纪党规教育,结合清廉村居、清廉屋场建设,推动弘扬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今年来,各村(居)纪检委员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协助村(居)党组织开展各类党纪学习1500余次,并通过屋场恳谈会等形式把党纪党规宣传到一线。二是当好蝇贪蚁腐“监督者”。注重发挥村(居)纪检委员前哨和探头作用,明确村(居)纪检委员对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工程招投标等村(居)事务以及村民小组财务开展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化解。今年来,该县村(居)纪检委员共向村(居)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纠正不正确决定12个,向乡镇(街道)纪(工)委反映问题46个。通过纪检委员贴身监督,有效助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今年该县23个乡镇(街道)共受理相关问题线索103件,立案107人,党纪政务处分85人。三是当好基层矛盾“化解员”。村(居)纪检委员运用“屋场恳谈会”“村民小组例会”以及不定期走访村组党员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梳理反映廉情民意,积极践行为基层减负要求。今年来,该县村(居)纪检委员共走访群众4300余人次,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50余起,协助县乡纪委开展监督检查580余次。
三、“三项机制”推动运行“规范化”。一是建立“共性+个性”清单机制。制定村(居)纪检委员“共性+个性”监督清单。共性清单包括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村务公开、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拨付使用、惠民富农政策落实等。此外,各村(居)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各村(居)实际情况,细化个性清单,让纪检委员能照单监督。二是建立“月报+随报”报告机制。实行村(居)纪检委员工作“月总结月报告”制度,村(居)纪检委员每月向乡镇(街道)纪(工)委汇报工作情况并由乡镇(街道)纪(工)委点评。对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随时向乡镇(街道)纪(工)委报告。三是建立“大锅+小灶”培训机制。各乡镇(街道)纪(工)委每半年组织村(居)纪检委员开展一次全员培训,以“政治学习+业务授课”方式,既讲解纪检监督业务,又传授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日常监督能力。在“室组地”联动中,分批抽调村(居)纪检委员参与日常监督、交叉检查,进行“一对一”“点对点”培训,助推村(居)纪检委员能力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