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自小在“济德堂”大家庭长大。恋爱时,经常听他讲家里的故事,老公告诉我:“济”是取自他太公名字绍济的济字,互相帮助、济人济事济天下之意;“德”是厚德鸿志、品德高尚的意思。第一次上门,走进济德堂,“诗书传家、厚德鸿志” 的家训高高挂在堂屋最中央,震撼又让我感觉这个家与众不同。结婚12年,在潜移默化中,我也被这样的家风所感染。
重学习、爱读书、有文化是家庭鲜明特征。在那个节衣缩食、吃不饱穿不暖、很多数人还是文盲的年代,公公兄弟姊妹绝大部分是中专生、高中生,还有好几个大学生,这在偏远的农村是非常少见。早年家里长辈为了筹钱给孩子上学,甚至不惜卖光了口粮,甚至忍受别人的白眼挨家挨户借钱上学,生活再苦再难也要送子女读书。后来到我老公上学时,公婆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常常忠告以及宁愿少吃少喝,才促成了他的学业。重学习、爱读书的家风一直在济德堂传承着,目前,大家庭有本科学历的30余人、研究生10人、博士生1人。如今还成立了济德堂奖学基金,激励大家好学上进,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读书是一种家风,也是一种家学。在这种氛围熏陶下,我们小家读的买的书越来越多,这些年又添加了两个书柜,每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都要围着桌子看一会书,读书的习惯为儿子树立了榜样,儿子酷爱读书学习,各科成绩也还算优异,令人欣慰。
心中有小家,更有国家。每逢过年过节,家人聚在一起经常讲家里与人为善、互帮互助故事。有家里来客借米借油待客的,有农忙时节大家相互帮助的,有家里办喜事大家共同出力的,有为农村公益事业出力出钱的……每次听长辈们聊天,我能感受大家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济德堂有三个长辈参战,尤其是大伯原本已经转业,本可不用参战,但还是在爷爷的鼓励下重返前线,保家卫国。堂叔上战场时还不到18岁,他曾多次潜入越南境内搜集敌情,多次与敌人发生交火。在国家有需要时,长辈把子女送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和平年代,2019年表弟夏菁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唯一代表,赴土耳其参加高级突击队训练,获得了外军学员的综合成绩第一名,让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高高飘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济德堂人心中有小家,更有国家。在国家利益面前,在国家需要时,“有国才有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永远占据上风。现在济德堂的后人有扎根乡村的人民医生,有一辈子都坚持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也有始终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涌现了全省五好家庭。2022年我们小家庭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家庭基金一样予以奖励,重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标兵二等功、湖南省环保铁军,我获得全省纪检监察辩论赛团体一等奖也得到了奖励。
有规矩,更要守规矩。常听爱人说,小时候家里规矩很多,小到站、坐、吃饭,大到接人待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长辈没动筷子,晚辈不能伸手,吃饭不能剩饭。吃饭的时候,要先给长辈盛饭,长辈动筷了,晚辈才敢吃饭,长辈也会把好吃的夹给晚辈吃,这是“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饭桌上晚辈争着给长辈盛饭,看似是她们“造表现”,但其实是对“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承。直到现在,给长辈盛饭也是饭桌上的不成文的规矩和习惯。现在我们也十分注重家庭规矩教育,我们夫妻二人都在廉政风险点比较高的岗位上,对工作上接触的敏感信息,做到互不过问、互不插手,经常提醒督促对方要做到自省、自重、自警,对小孩严格要求,比如周一到周五专注于学习不看电视,一个月只买一次零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生活上不铺张浪费,不和别人攀比等等。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长辈们用无数的事例,无数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汇聚而成的,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话会淡忘,但是这些精神已经融入在家庭每一个人的血液中,镌刻在每一人的骨子里!(雁峰区纪委监委 陈俊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