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即日起,清风衡阳推出《传家·衡阳家风故事》专栏,让我们一起从古圣先贤、清官廉吏、革命先烈的家风家训中汲取道德滋养,凝聚新征程奋进力量。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理学鼻祖,世誉“孔孟后一人”,一生以学博清廉著称。苏轼颂他“全德”之人,黄庭坚称他“光风霁月”,世人称其“上承孔孟,下启程朱”,为“孔孟后一人”。
家学渊源,理学先驱
北宋年间,全国重文轻武,几任皇帝都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周敦颐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六兄弟中,就有两名进士,这在当时很不简单。周敦颐的父亲周辅成是进士出身,曾任桂岭县令,周敦颐的母亲郑氏也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礼的贤妻良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下,周敦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史载“濂溪公生于营道,成长于衡阳”。说起周敦颐的家教,绕不开他舅舅郑向的影响。父亲周辅成病逝后,母亲郑氏带着一家五口到衡阳来投奔哥哥郑向。随后,少年丧父的周敦颐在舅舅郑向的教导下,度过了人生成长最重要的12年。
▲周敦颐十五岁像
郑向学识渊博、清明贤能、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受舅舅学问和为人耳濡目染的时光,是周敦颐受到家庭影响最深远的时期。
长者教诲受益终生。作为郑向最看重的外甥,周敦颐的就学和起居都在衡阳西湖凤凰山下的郑氏私学中。郑向不但抚养周敦颐长大,还亲自为远志大器、好学勤勉的周敦颐授课讲学,在舅舅的悉心培养下,周敦颐苦读经史,吸纳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以为己用。
疼爱关心外甥的郑向知道周敦颐从小就喜欢莲花,于是在西湖广植白莲,还在虎啸岩前修建了爱莲亭,让其在静心读书中参经悟道。以致衡阳民间至今还广泛流传“西湖夜放白莲花”和“白莲仙子戏西湖”的故事。
▲西湖公园爱莲阁
郑向之于周敦颐,亦师亦父。宋制规定五品以上的清廉官员子弟方可荫补,郑向官至三品,封荫子弟的机会也给了周敦颐。而为官后的周敦颐也像舅舅一样始终是清官典范,每到一处就兴学重教,深得百姓爱戴。
在之后的仕途磨炼中,周敦颐的理学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朝理学的四大学派“濂洛关闽”就以濂溪先生居首。
克己复礼,抱朴守拙
周敦颐一生为学,胸怀光风霁月,为官清判明断。一生辗转小州小县,颠簸人生大半,仍不卑不亢,不求名利,处世超然自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蕴含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切体验,也是他立志效莲花品格,一生为官清廉克己,不愿同流合污的真实写照。
▲西湖白莲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文章《拙赋》虽然仅60余字,却是周敦颐坚持安分律己,勤俭立身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
周敦颐为官三十多年,每任一职都是廉洁奉公,对亲人宁以己之俸禄帮护,但绝不动用公权谋私,因此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一直都十分贫困。
三十八岁任南昌知县时病重,友人视其服御之物只一敝箧,钱不满百文。在五十岁时任永州通判,为防亲友帮闲捞好处,写《任所寄乡关故旧》诗,由侄仲章带回道县传响亲友。诗曰:“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在这首诗中,周敦颐言志拒酒食素以保己之清廉,表达了其自得其乐、旷达超脱的士人心怀;也借此委婉地劝解亲友,以后都不要再有求官请托之念了。
君子人生,家风传承
少年时以莲自喻一鸣惊人,青年时笃行实干政事精绝,暮年时归隐山林怡然自得……周敦颐始终谨守着“圣人”之道与清廉本心,就像那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白莲,永远盛放着清香。
周敦颐曾自诗云:“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大富由命,小富由勤。”周敦颐留下的家训,教育后人要敢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对子孙无高望,只要求顺时事做一个勤俭持家、睦邻亲友、奉公守法、正直尽责的公民。
▲周敦颐画像
周敦颐长子周寿,善书法,能诗,曾与黄庭坚为同僚,彼此友善。黄庭坚称周寿“纯粹动金石,清节不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次子周焘与苏轼同官,亲如兄弟,唱酬甚多。人称“茂叔有子,良不诬也”。
据《周敦颐年谱》所载,周敦颐居官南安时,曾遇“二程”的父亲程珦,程珦视他气貌异常非俗人可比,于是令二子程颐、程颢拜其为师。得贤才而教,这是周敦颐学能传承最有意义的事。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中评论道:“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其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周敦颐把平生所学的知识和研究的理学全部传授给了程颢、程颐。
家训影响所及后世子孙,曾孙周兴裔率兵五百全战死于常熟福山港;五世孙宋末侍郎周洪,跳海自溺尽忠国事;元尚书周宗文见元政坛腐败不与同伍,主动辞官。
周敦颐去世后,湖南、江西等地的周氏子孙皆以其思想为根基制订《周氏家训》,“诚”“俭”“忍”主题思想贯穿其中,爱莲修德君子之风源远流长。而今历经数百年,周氏后人做人、做学问、做官皆不忘先人之德,以便教化后人,代代传承。(石鼓区纪委监委供稿)